3月底至4月为国内橡胶产区的开割期,近期云南西双版纳产区和海南产区陆续开割,前期天气偏干旱及局部地区暴发的白粉病对割胶进程影响有限,预期至泼水节后产量有望显著提升。泰国南部主产区及马来西亚料于5月初开割,橡胶产量会在5—6月逐步增加。如果产区天气良好,那么产胶量将更快恢复。
虞世南是唐太宗时代的重臣。唐太宗曾经屡次称赞他有 “五绝”,即他的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都是空前绝后的。虽有过誉之处,但虞世南的人品确实为当时人所褒赏。
虞世南深得李世民的赏识,经常被邀参加一些典礼活动。一天,李世民起了雅兴,邀请弘文馆学士们共赏海池景色,谈诗论画,李世民询问大家是否有新的诗歌作品,虞世南便诵读出下面这首诗。
《蝉》
虞世南〔唐代〕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这首诗的大意是:
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连续不断的鸣叫声从稀疏的梧桐树枝间传出。
蝉正是因为在高处它的声音才能传得远,并非是凭借秋风的力量。
这是一首咏物诗,咏物中尤多寄托,具有浓郁的象征性。
句句写的是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而句句又暗示着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释,咏物的深层意义是咏人。
诗的关键是把握住了蝉的某些别有意味的具体特征,从中找到了艺术上的契合点。
“垂緌饮清露”,写蝉高高地栖息枝头,吸吮着洁净的秋露。
“蝉”,又叫“知了”。雄蝉的胸腹交接处有发声器,能发出十分宏亮的声音。“垂緌(ruí)”,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冠带下垂部分。蝉嘴纤细向下,看上去很像古人颔下系垂着的冠缨。
这一句看起来只不过写小小蝉儿的食性,写蝉儿象绅士般“垂緌”的高贵姿态,写它只吃洁净的“清露”,实际上是表现蝉的一种高洁、清雅的生活和秉性。
这里,蝉的形象,已经成了诗人心目中高洁志士的象征了。
“流响出疏桐”,写蝉的声音。“流响”,是说蝉儿的鸣叫声传向远方。“疏桐”,稀疏的桐树,与末句秋风相应,表明时间已经到了深秋。
这时,黄黄的梧桐叶儿都飘落了,一只小小的秋蝉,却兀自在高枝上鸟叫,它那宏亮的声音越过疏桐,在广大的空间回响着。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也是历来传诵的名句。
蝉儿鸣声远播,一般人都认为是借助了秋风传送的缘故,诗人并不这样看,他强调这是由于“居高”的缘故。
这就引出了一个挺朴实的真理:一个人的好声名之所以远扬,并不是凭借什么外在的力量,而是自己努力的结果。
这句话寓意是很深刻的。作者虞世南是唐朝初年的开国功臣,唐太宗曾经多次称赞他高尚的品格和才华,诗人笔下的蝉实是他自己的写照。
此诗句句写的是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而句句又暗示着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释,咏物的深层意义是咏人。
这些诗句的弦外之音无非是说中国股票配资公司排名,做官做人应该立身高处、德行高洁,才能说话响亮、声名远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