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一位博物馆讲解员小姐姐正和同事谈论择偶问题,说一不喜欢西北的面食,所以不会找西北汉子,二不喜欢江浙沪的潮湿阴雨气候,所以不会找江浙沪人,三不习惯两广的热带气候线上股票配资平台搭建,所以也不会找两广人,同事当即建议说:“那你就只能嫁磁州窑系和景德镇窑的了。”你的另一半是哪个窑系的?
宋代民窑八大窑系:耀州窑、磁州窑、钧窑、定窑,龙泉窑、建窑、吉州窑、景德镇窑,相信大家都已经耳熟能详了。宋代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座丰碑,无论是釉色、造型、装饰手法、纹饰题材、审美都达到了一个历史高度。犹如乒乓球世界冠军王楚钦形容另一位世界冠军许昕一样:还是太全面了。我们今天来重点说说景德镇窑创烧的瓷中雅士--青白瓷。
北宋 景德镇窑青白釉划花花卉纹花口瓶
观复博物馆藏
景德镇窑自唐代开始烧制青瓷,五代时期创烧了这种白中泛青、青中见白的色釉:青白釉,在北宋晚期达到顶峰。
青白瓷因其釉质透明如水、胎体轻薄,瓷釉罩在刻花或划花的器皿上,纹饰凹下处积釉略厚承青色,胎薄的纹饰在光影下若隐若现,光照见影,整体浓淡相间,莹润似玉,故又称影青、罩青、映青。
北宋 青白釉印花珍珠地牡丹纹六瓣花形三碟粉盒
观复博物馆藏
宋代 景德镇窑影青釉莲瓣纹盖罐
观复博物馆藏
宋代的审美在历朝历代中是独树一帜的,甚至是一种美学的代名词,具有至纯至雅的独特气质,这和宋代朝廷重文抑武,文臣当道不无关系。宋人对瓷器和其他艺术形式都受到士大夫的审美情趣的影响,他们崇尚道家、禅学,讲究自然与质朴,内敛与安静,与唐代艺术风格的奢华与张扬形成强烈反差。
唐代 三彩几何菱形纹罐
观复博物馆藏
北宋 青白釉瓜棱形弦纹带盖执壶
观复博物馆藏
宋代理学倡导「格物致知」,即不炫技,也不滥情,对自然充满敬畏。青白瓷如冰似玉,恬静优雅、朴实无华的气质是对宋代美学的最好阐释。
宋代 景德镇窑青白釉缠枝花叶纹梅瓶
观复博物馆藏
青白瓷因其釉色莹润如玉,胎质洁白细腻,气质清新淡雅,深受大众喜爱,因此在安徽、湖北、福建等瓷窑都有烧制,形成南方“青白瓷系”。但因各地瓷土、釉料调配、烧制工艺的不同,景德镇窑烧制的青白瓷尤为上乘。
南宋 福建窑口青白釉兽钮执壶及温酒器
观复博物馆藏
宋代 福建窑口青白釉高足杯及花口托一对
观复博物馆藏
几十年来的考古发现,我国有十几个省、自治区及东南亚、巴基斯坦、埃及等国都有宋、元青白瓷出土。青白瓷在宋代的大量烧制为后来元、明、清瓷器的大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景德镇窑的影青瓷装饰手法上吸收了南北各窑的优点:刻花、划花、印花,刀法灵动,奔放潇脱,行云流水。纹饰丰富多彩,常见有婴戏图、缠枝莲纹、鱼纹、牡丹纹、荷莲纹等。
宋代 青白釉印花缠枝莲纹盖盒(正面 )
观复博物馆藏
宋代 青白釉印花缠枝莲纹盖盒
观复博物馆藏
宋代 青白釉印花缠枝莲纹盖盒(局部)
观复博物馆藏
北宋 青白釉水波纹双鱼碗
观复博物馆藏
南宋 青白釉蟾蜍形砚滴
观复博物馆藏
北宋中期至南宋中期,是青白瓷的成熟与持续阶段,南宋中期青白瓷的发展进入了黄金时期,出现大量制作精美的青白瓷器精品。
南宋 景德镇窑青白釉涡纹梅瓶
观复博物馆藏
南宋 青白釉印花忍冬花纹瓜棱形带钮盖盒
观复博物馆藏
南宋末年的战乱,社会经济受到严重破坏,虽然元代建立以后,经济逐步复苏,手工业亦有恢复, 景德镇窑仍以青白瓷为主,但工艺质量有所下降,特别是元代瓷器花魁-元青花的出现令青白瓷逐渐走向衰落,这时精品很少。胎土颜色不一,胎质粗糙;釉面发灰发黃,釉色趋向乳浊,缺乏滋润感;纹饰简单粗疏,已然没有了宋代影青特有的如冰似玉,清新淡雅的气质。
元代 青白釉素胎镂花长方枕
故宫故宫博物院藏
元代 青白釉划花云龙纹玉壶春瓶
故宫博物院藏
明代景德镇的影青瓷不是主要品种,数量较少,故而更显珍贵。明永乐时期的影青瓷制作最为精美,釉色仿自宋代影青,釉面肥润,玻璃质感强,瓷质薄,因此透光性比宋代影青更强。
明永乐 影青釉划花缠枝莲纹碗
故宫博物院藏
清新淡雅、超凡脱俗的影青瓷自创烧至今已逾千年线上股票配资平台搭建,至今仍在中国陶瓷界占据非常重要的一席。观复博物馆根据自身馆藏设计开发了一套影青瓷器,旨在传承影青瓷所代表的极简极素、含蓄内敛的气质与精神,愿这人间大美的艺术品洗涤浮躁的人心、滋养干涸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