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软通动力公告线上股票配资平台搭建,持股9.7%的公司股东CEL Bravo由于自身资金安排的原因,拟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在公告发布之日起15个交易日之后的3个月内减持持有的公司股份,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952.94万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1%)。
截止本公告日,股东张家界市经济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已累计质押股份5632.0万股,占其持股总数的49.99%,股东张家界市武陵源旅游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已累计质押股份3023.72万股,占其持股总数的99.99%。本次质押后张家界十大股东的累计质押股份占持股比例(占持股比例的计算以公司最新一期财务报表公布的十大股东的持股总数为基准)见下图:
骆玉笙,是著名的京韵大鼓演员、京韵大鼓“骆派”创始人。本文将在分享她坎坷人生故事的同时,来探讨:
艺术家骆玉笙,是怎样用一生的心血,来传承京韵大鼓艺术的呢?
一.童年的坎坷,改行后转变
1914年8月31日,骆玉笙出生在江南地区,她自己根本不知道确切的出生地点;由于家里太穷,所以6个月大时,小玉笙就被送给江湖艺人天津人骆彩武做养女。在还不会说话时,就上台配合养父变戏法赚钱,踏上了艰苦的卖艺的生涯。
从此,骆玉笙就跟着养父母漂泊于上海、南京、武汉等地,刚刚4岁时,就得配合养父演出杂耍,常常是养父骆彩武在变魔术的时候,把骆玉笙变出来,然后让她给围观的人唱上一段二黄。稍有不慎,她就会遭到师母的毒打,还常常逼迫她为全家的衣食奔忙。
长到7岁时,骆玉笙开始在台上扮演老生、清唱二黄。一直到听了一回刘宝全的京韵大鼓,才有了转行的想法。1923年,辗转到汉口献艺的骆彩武,看出了女儿的心思,便正式为她延请老师教授京剧和京韵大鼓,还经常带她上堂会演出,先沿袭自己的名字,为9岁的女儿取艺名小彩武。
展开剩余81%然而,由于骆玉笙个子矮小、不善于应酬,所以当时得靠点戏才能赚钱的京韵大鼓,没有给养父母及骆玉笙带来,想象中的经济收入。让他们的生活仍然十分艰难。
直到1931年,在养父死后,17岁的骆玉笙才正式开始演唱京韵大鼓;同年,她将艺名改成“小綵舞”。并于1934年,拜刘宝全的鼓师-韩永禄为师,学刘(宝全)派大鼓曲目。这一改行,也逐渐改变了骆玉笙的人生之路。
二.旧社会的艺人,身心屡遭创伤
由于聪明好学,加上自己的刻苦磨炼,骆玉笙表演的京韵大鼓,逐步唱出了名气,然而,毕竟生活在旧社会,卖艺人的社会地位始终非常低下。平时在戏园子里,如果遇到地痞流氓、或是兵痞当官的,他们不仅收不到钱,还要遭受欺负甚至打骂。
更为倒霉的是:骆玉笙受到了青帮头目袁文会的欺凌,他们不仅靠打打杀杀,借走小梨园两个月,还强行霸占了“小綵舞”,并使得骆玉笙怀孕、生了孩子。遭遇不幸的她为了继续生活、为了无辜的孩子,只得忍气吞声。
在天津很难维持下去后,骆玉笙又先后辗转上海、南京等地演出,可是,在当时蒋家王朝摇摇欲坠的动荡时局之中,卖艺人根本无安稳之处。她只得又折返回天津,可此时的骆玉笙已经失去了名角的光环,只能临时找一个乐师,到小茶楼搭着别人的班勉强度日。
尽管经历了诸多磨难,可凭借自身坚毅的性格,以及对京韵大鼓艺术的热爱,骆玉笙终于排除万难、盼来了大解放。解放后的她参加了天津曲艺团,不再用艺名“小綵舞”,改回了本名骆玉笙。而且脱胎换骨,从旧时代的卖艺人,变成了受人尊敬的人民演员。
三.用一生的心血,传承京韵大鼓
随着新中国的建立,广大艺术工作者们得到了应有的尊重。这让踏入新社会的骆玉笙重新焕发了艺术青春,她更加勤奋地投入到艺术创作之中。并创作了一系列全新的京韵大鼓曲目,包括《独胆英雄吕松三》、《光荣的航行》和《新事新办》。
骆玉笙在1953年两次前往朝鲜,为志愿军战士们表演。她的演唱《英雄黄继光》、《邱少云》、《韩英见娘》等京韵大鼓受到了极高的赞誉和欢迎。回国后,骆玉笙还受到了毛主席和周总理的亲自接见。随着事业黄金期的到来,骆玉笙的爱情也悄悄来临。
1954年,骆玉笙与当时的天津市曲艺工作团团长赵魁英喜结连理,两人因事业上的共同爱好、相互倾慕走在了一起,他们婚后形影不离。丈夫不仅大力支持妻子的事业,还为了让骆玉笙全身心投入工作,许诺会全力照顾她的儿子骆嘉平,且表示此生不再要孩子。
没有了后顾之忧的骆玉笙,终于暴发出极大的创作热情,她总结自己多年表演经验的基础上,认真研习继承前辈的艺术成就,博采众家之长,以孜孜不倦的探索和努力,创立了以字正腔圆、声音甜美、委婉抒情、韵味醇厚为特色的“骆派”京韵,从而开拓了京韵大鼓艺术的新生面,让这一艺术形式不断成熟,直至达到高峰。
在接着到来的十年浩劫之中,骆玉笙与赵魁英相濡以沫、携手度过了这段困难时期。共同迎来了春天。虽然此时,骆玉笙已经过了花甲之年,但是她重振旗鼓,又回到了熟悉的舞台,为表示坚决跟着共产党的决心,她还于1979年,以65岁高龄入了党。
经历了风霜后的骆玉笙,变得非常睿智,她喜欢学习众人的特点,只要觉得好,她都会不吝啬地往京韵大鼓里放,还坦荡地说:“文艺界是我的老师,我什么都学,学了说放到我的段子里去。”
在丈夫得病不幸逝世后,她化悲痛为力量,拒绝了人们让她再嫁人的好意,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艺术创作之中。1983年,骆玉笙参与了电影《北京故事》的拍摄工作,并在片中献唱了一曲名为“击鼓骂曹”的歌曲。同一年里,她还领导着他的弟子们举办了一场专门演出骆派京韵大鼓的活动,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烈的回响。
骆玉笙演唱的主题歌《重整河山待后生》,成为1985年8月在全国多家电视台热播的28集电视剧《四世同堂》的一大亮点,广受观众喜爱,风靡全国。这首歌随后被选入了建国40周年的“唤起我美好回忆的那些歌”中,还获得了中国首届电视剧优秀歌曲金奖。
1992年,骆玉笙又经历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打击:她的独生子骆嘉平在睡梦中突然因心梗去世。可在十天后,她就带着心中的悲痛来到郑州参加全国小品大赛。年事已高,白发如雪的骆玉笙,不仅在舞台上坚持精彩演出,还在家中悉心教导弟子。刘春爱、陆倚琴、姜美艳、汤敏等都是她的得意门生,如今已成为京韵大鼓的著名艺术家。
总之,艺术家骆玉笙,从小热爱京韵大鼓艺术,在她70余年的艺术生涯中,通过研习继承前辈的艺术成就,博采众家之长,创立了非常有特色的“骆派”京韵,开拓了京韵大鼓艺术的新生面,让这一艺术形式达到了高峰。
骆玉笙用一生的心血,传承京韵大鼓艺术的经验启发我们:热爱一门艺术,就应该在吸纳各家之长的基础上,刻苦钻研、勇于创新,才能将传统艺术不断发扬光大。
本文由“老吴侃国学今用”原创,欢迎关注线上股票配资平台搭建,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发布于:天津市